方外之士的成语故事


方外之士

拼音fāng wài zhī shì

基本解释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。

出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方外之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方外之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苦中作乐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堂堂一表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
经纬天下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
有权有势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从来有权有势的,多不得善终,都是如此。”
俭以养德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本末倒置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悬石程书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
粗制滥造鲁迅《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》:“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,因此也无须‘粗制滥造’。”
海水不可斗量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不置可否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