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价而沽的成语故事


待价而沽

拼音dài jià ér gū

基本解释等到好价钱再出售(沽:卖)。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;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。

出处宋 胡继宗《书言故事 金宝》:“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待价而沽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待价而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食不充口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
光前耀后元·亢文苑《一枝花·为玉叶儿作》: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,扶汤佐周,光前耀后,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。”
雪兆丰年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晓以大义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
学而时习之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材轻德薄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
空谷传声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
群龙无首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目不转睛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
推三阻四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