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足而立的成语故事


鼎足而立

拼音dǐng zú ér lì

基本解释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鼎足而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鼎足而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金不换京剧《粉妆楼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败子回头金不换。”
音信杳无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强取豪夺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下卷:“‘这叫强取豪夺。’谢庆元嘶声地说。”
老实巴交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个一个心慈面善,全是老实巴交的。”
靡所底止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不僧不俗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群龙无首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乳臭未干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虽有两个外甥,不是姐姐亲生,并且乳臭未干,谁人来稽查得他?”
吴下阿蒙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”
心旷神怡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